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神经内科 >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> 眩晕(头晕)
编号:11573828
中医辨证治眩晕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7年12月4日 《生命时报》 2007.12.04
中医辨证治眩晕

     眩晕是由于情志、饮食内伤、体虚久病、失血劳倦及外伤、手术等病因,引起的以头晕、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。眩即眼花,晕是头晕,两者常同时并见,故统称为“眩晕”。

    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,亦可发于青年人,可反复发作,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,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、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。临床上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,对控制眩晕的发生、发展具有较好疗效。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,调整阴阳。虚证以肾精亏虚、气血衰少居多,精虚者填精生髓,滋补肝肾;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,调补脾肾。实证则以潜阳、泻火、化痰、逐淤为主要治法。

    具体而言,眩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证型。

    肝阳上亢。症状为眩晕、耳鸣、头痛、肢麻震颤、失眠多梦、急躁易怒、舌红苔黄。治法为平肝潜阳、滋养肝肾。可用天麻钩藤饮治疗,方中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平肝熄风;黄芩、栀子清肝泻火;益母草活血利水;牛膝引血下行,配合杜仲、桑寄生补益肝肾;茯神、夜交藤养血安神定志。全方共奏平肝潜阳、滋补肝肾之功。

    肝火上炎。症状为头晕且痛、目赤口苦、胸胁胀痛、烦躁易怒、寐少多梦、小便黄、大便干结、舌红苔黄。治法为清肝泻火、清利湿热。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。方用龙胆草、栀子、黄芩清肝泻火;柴胡、甘草疏肝清热调中;木通、泽泻、车前子清利湿热;生地、当归滋阴养血。全方清肝泻火利湿,清中有养,泻中有补。

    痰浊上蒙。症状为眩晕、头重如蒙、视物旋转、胸闷作恶、呕吐痰涎、食少多寐、苔白腻。治法为燥湿祛痰、健脾和胃。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。方中二陈汤理气调中,燥湿祛痰;配白术补脾除湿,天麻养肝熄风;甘草、生姜、大枣健脾和胃,调和诸药。

    淤血阻窍。症状为眩晕、头痛、健忘、失眠、心悸、精神不振、耳鸣耳聋、面唇紫暗。治法为活血化淤、通窍活络。可用通窍活血汤治疗。方中用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活血化淤通络;麝香芳香走窜,开窍散结止痛,老葱散结通阳,二者共呈开窍通阳之功;黄酒辛窜,以助血行;大枣甘温益气,缓和药性,配合活血化淤、通阳散结开窍之品,以防耗伤气血。全方共呈活血化淤之功。

    气血亏虚。症状为头晕目眩、面色觥白、爪甲不荣、神疲乏力、心悸少寐、纳差食少、便溏、舌淡苔薄白。治法为补养气血、健运脾胃。可用归脾汤治疗。方中黄芪、人参、白术、当归健脾益气生血;龙眼肉、茯神、远志、酸枣仁养心安神;木香理气醒脾,使其补而不滞;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有补养气血,养心安神之功效。

    肝肾阴虚。症状为眩晕久发不已、视力减退、两目干色恩涩、少寐健忘、心烦口干、耳鸣、神疲乏力、腰酸膝软、遗精、舌红苔薄。治法为滋养肝肾、养阴填精。可用左归丸治疗。方中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滋阴补肾;枸杞子、菟丝子补益肝肾,鹿角霜助肾气,三者生精补髓,牛膝强肾益精,引药人肾;龟板胶滋阴降火,补肾壮骨。全方共呈滋补肝肾,养阴填精之功效。, 百拇医药(曹 锋)